2024年10月12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當「杜蘭朵」的最後一個音符漸漸消散,舞台燈光緩緩轉暗,整個劇院卻似乎未曾安靜,觀眾的情緒如同洶湧的潮水不斷升騰。驀然間,雷鳴般的掌聲與喝彩聲迸發而出,迴盪在每一個角落;淚水和笑容交織在觀眾臉上,彷彿舞台上那愛與權力的激烈碰撞,依然縈繞於心。當甲丁導演從群演中步出台前,深深鞠躬致謝時,掌聲達到頂點。那一刻,每個人都感受到,這場演出背後所蘊含的深情與付出。眼眶濕潤不僅是因為劇情的動人,更是禮讚這位導演所創造出的藝術傑作。
在全球各地的歌劇舞台上,「杜蘭朵」這部經典作品歷經無數次演繹,每位導演都給予它不同的解讀。而此次在紀念其創作人──歌劇大師浦契尼逝世一百週年之際,甲丁導演以其獨特的創意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將這部作品提升至新的藝術高度。經由他獨到的視角與創新手法,這部經典歌劇不僅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觸發東西方文化的深度對話。
在愛與權力間,探索東西方文化的橋樑;傳統到創新,詮釋東方哲學的當代力量。甲丁導演的創作理念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但他並未止步於單純的文化重現,而是在傳統中尋找創新的力量。他將「杜蘭朵」中的皇權與愛的對立作為整個舞台設計的核心,選擇以「玉璽」為象徵,體現中國最高權力的威嚴。這一選擇並非隨機,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因為在甲丁的詮釋中,故事的衝突源自於皇權的無法動搖與愛的不可抵擋。這樣的舞台設計,不僅增強劇情的張力,也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受到權力的壓迫感,進而強化愛的主題。
在舞台設計的其他部分,甲丁大量運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留白」技巧。他認為,留白不僅是一種視覺藝術手法,更是中國文化中的哲學思維,亦即在有限的空間中,提供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讓情感得以自然流露。這一手法在「杜蘭朵」舞台的呈現中極具視覺衝擊力,讓觀眾在欣賞歌劇的同時,感受到東方文化的內斂與深沉。
甲丁導演在創作中追求的是「不一樣」,他不願重複任何過去版本的手法。因此,在此次舞台演出中,他首度運用投影與煙霧技術,創造出三個謎題浮現的獨特視覺效果。甲丁對這一技術的運用並非單純為視覺衝擊力,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手法,傳達出三個謎題所代表的「浮雲」意象,它們看似重要,實則虛幻,最終都將被愛所化解。
此外,甲丁還融入京劇元素,這在西方歌劇中實屬罕見。然而,他並非直接加入京劇唱段,而是選擇京劇的伴奏聲作為背景,這樣的設計巧妙地與西方歌劇的音樂相融合,既保留中國傳統戲劇的特色,又不至於破壞歌劇原有的音樂結構。這種跨文化的融合,展現甲丁對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深刻理解與尊重。
甲丁導演在詮釋「杜蘭朵」時,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對「愛」這一主題的側重。在以往的版本中,「杜蘭朵」往往強調權力與冷酷的氛圍,而甲丁選擇另一條創作路徑,以愛作為最終的勝利者。他認為,無論是皇權還是力量,最終都將臣服於愛,這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哲學。他將此理念具象化,運用舞台設計與角色情感的轉變,將愛的力量不斷推向高潮。最終,當舞台上巨大的玉璽變成愛的文字時,整部劇的主題也隨之昇華。這樣的處理,不僅賦予「杜蘭朵」全新的情感深度,也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感受到一種更高層次的思想共鳴。
甲丁導演對中國文化的崇敬之情,體現在他的創作細節內。他在「杜蘭朵」中融入大量中國道教與佛教的哲學思維,尤其是對「貪、嗔、癡」三種人性劣根的探討。在劇中,這些哲學概念被具象化為角色的行為與選擇,因此整個故事不再僅是一場歌劇表演,而是一場哲學對話。
他還特別選擇元朝作為故事的背景,這一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甲丁憑藉對元朝建築風格的精細還原,以及對歷史細節的嚴謹考證,讓「杜蘭朵」在文化層面上更加深刻,這不但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也為外國觀眾打開一扇瞭解東方歷史與文化的窗口。
作為一名深受尊敬的導演與藝術家,甲丁一直闡述藝術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此次「杜蘭朵」的演出中,他將「愛」這一核心價值觀作為整個劇情的終點,除個人情感的昇華之外,更是對社會和諧與包容的呼籲。他希望藉由這部作品,向觀眾傳達一個強烈的信息:唯有愛才能徹底消弭所有衝突,帶來真正的和平與理解,亦肩負起藝術創作的社會責任。
甲丁導演統籌製作「杜蘭朵」大型歌劇不遺餘力。圖/甲丁導演提供
劇情巧妙融入京劇元素。圖/甲丁導演提供
甲丁導演將「愛」這一核心價值觀作為整個劇情的終點。圖/甲丁導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