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只是身體的訊號,也可能是人生卡住的節點。晞醫診所致力於透過專業診斷與個別化治療規劃,協助患者理解並處理這段錯亂的疼痛訊號,逐步找回日常生活的節奏與品質。對許多長期疼痛者而言,可能曾在就醫時反覆失望、面對手術風險卻裹足不前,甚至懷疑自己的疼痛是否只是「心理作用」。晞醫診所院長盧炳昇醫師長期投入慢性疼痛與精準介入相關之研究與臨床,深刻理解這份「無法被準確診斷的痛」所帶來的無助感。正因如此,晞醫診所的初衷,是為那些因疼痛被迫停下腳步的人們,照進一道通往重啟的光。
7月11日,晞醫診所正式邀請來自日本、長期投入疼痛治療領域的日本奧野診所總院長-奧野祐次醫師來台,雙方於當日舉辦記者會,宣布晞醫診所是具備國際同步的優質技術能力,可以良好執行「TAME 微細血管栓塞術」的專業醫療機構,並簽署醫療技術與商標授權合作協議,未來雙方也將共同推動台日疼痛控制經驗交流與專業合作。
出身影像醫學科的盧炳昇醫師指出:「慢性疼痛最困難的不在於如何處理,而在於如何正確看見它的來源。很多時候,造成疼痛的未必是明顯的結構損傷,而是微環境長期失衡所引發的慢性發炎反應。我們的目標不是拆除組織,而是調整環境,讓身體逐步回到它該有的穩定狀態。」晞醫診所強調「精準找出患者痛點,進行個別化評估與處理」,此外,診所空間以溫潤安心為設計主軸,並比照醫學中心等級設置HEPA手術等級之潔淨無菌系統,兼顧安全性與臨床精準度,盧醫師表示:「我們不是只專注於症狀,而是陪伴患者與身體展開一場對話,重新認識疼痛,重新理解自己。」
晞醫診所的理念很簡單──「致力於不讓疼痛暫停人生」,將診斷做到極致:真正花時間看見病人的痛。在這裡每位初診患者的溝通與處置時間平均可達一小時,從生活型態、受傷歷史、情緒反應到過往治療經驗,都一一納入整體評估之中。「慢性疼痛往往不是一時的症狀,而是長年累積的訊號,等待被層層讀懂與釐清。」盧醫師表示,晞醫的核心任務,是協助患者理解疼痛、重新找回生活節奏,而不只是止痛。
此次奧野祐次醫師來台,是見證晞醫診所導入TAME(微細血管栓塞術),並進一步展開技術合作與經驗交流。該技術運用心導管原理,透過微導管將藥物導入目標區域,協助降低異常血管增生可能帶來的不適感。此術式為微創導引操作,須結合專業影像設備與臨床經驗進行評估與施作。本項技術非適用所有個案,相關適應症與操作風險仍將由醫師完整說明與判斷。
晞醫診所引進C-ARM 3D影像導航儀器,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3D與2D成像,儀器特色在於具備3D視角與影像分析輔助功能,可協助醫師進行更完整的影像判讀與操作規劃。未來將持續以「高階影像診斷 × 精準微創介入 × 為患者提供個別化診斷與處置建議」為核心,結合來自國際的專業資源,發展更具前瞻性的慢性疼痛控制系統,陪伴患者走回無痛與有感的生活節奏。
盧醫師與奧野醫師於記者會中合影。圖/晞醫診所提供
診所玄關以「光束」為意象設計,象徵希望與重啟,傳遞療癒空間中所蘊含的溫度與支持感。圖/晞醫診所提供
盧醫師與患者說明疼痛相關評估,並在當下進行疼痛控制處理。圖/晞醫診所提供
晞醫診所採用HEPA高效率空氣過濾系統與C-ARM 3D影像導航儀器。圖/晞醫診所提供
盧醫師同步發表新書《破解30種成年人常見疼痛》。圖/晞醫診所提供